9月3日,美国海军“惠特尼山”号驱逐舰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航行。当日,“惠特尼山”号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前往格鲁吉亚。这是自俄格冲突发生以来,美国向格鲁吉亚运送救援物资的第三艘舰只。 新华社/法新 8月18日,俄罗斯部队撤出格鲁吉亚哥里市郊。当日,俄军从格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和哥里市撤出,这标志着俄罗斯开始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近期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迅速恶化,格俄冲突及美国与捷克、波兰签署反导协议似乎使美俄关系走到新的冷战边缘。但综观近年来美俄关系的发展,两国在遏制与反遏制的较量中仍然保持对话与妥协。由于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两国仍将维持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框架,不大可能走向全面对抗。 格俄冲突――俄罗斯反戈一击 众所周知,前不久爆发的格俄冲突具有浓厚的美俄较量背景。2003年“天鹅绒革命”后上台的萨卡什维利政府全面推行融入西方、争取加入北约的政策。在美国的拉拢、支持下,格鲁吉亚成为美国遏俄的重要一环。但是,格鲁吉亚存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个地区要求独立的问题,该问题是格加入北约的一大障碍。 为遏制格鲁吉亚的离心倾向,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与格两个分离地区保持密切联系,并陆续为该地区的多数居民发放了俄罗斯护照。今年2月,科索沃宣布独立后,俄为回击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立场,开始调整对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政策。3月21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一项声明,建议俄总统和政府考虑承认两个地区的独立。 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引发此次格俄冲突。萨卡什维利原本想借公众都在关注奥运会之机,速战速决,拿下南奥塞梯,迫使俄接受既成事实。但没想到俄方不仅反应迅速,而且反击非常坚决,并直接打击格纵深地区,令格军铩羽而归。城下之盟使俄军不仅以维和的名义驻扎在两个分离地区,而且还可以在临近的格领土上巡逻。8月2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美国虽在俄军大举介入后声援格鲁吉亚,但对溃不成军的格军来说已没有实际意义。为亡羊补牢,美国一方面向格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准备向格提供10亿美元紧急援助,帮助格重建军队;另一方面联合欧洲国家向俄施压,要求俄从格全面撤军。俄顶住国际压力出兵格鲁吉亚并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实际上是俄对美国在外高加索地区扩展影响的一次有力回击。 遏制与反遏制──美俄关系的常态 在格俄冲突爆发后,美国迅速与波兰签署了在波部署反导系统的协议,使俄美关系雪上加霜。格俄冲突与东欧反导之争都是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中有阶段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但如果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二者只不过是美俄战略博弈的插曲而已。 遏俄弱俄一直是美国对俄政策的主线。进入新世纪以来,美俄关系除在“9・11”事件后出现短暂蜜月外,主线并不乐观,并不时透着新的冷战气息。 近年来,受益于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伴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逐渐恢复,俄大国雄心复萌,美对俄未来战略走向的疑虑也不断上升。趁俄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时加强对俄的围堵成了美国政府对俄政策的优先选择。美不但对俄国内民主化进程指手画脚,而且通过北约东扩、推动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及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措施,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俄罗斯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奋起抗争。近年来,俄在独联体内以能源和贸易制裁以及支持分离势力等手段整治疏俄亲美的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在国际问题上公开实行不同于美国立场的政策,如承认巴勒斯坦哈马斯政权的合法性并予以支持,向委内瑞拉、叙利亚、伊朗等反美国家出售武器,坚持与伊朗开展民用核合作,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 面对美国“挖墙脚”的行动,俄罗斯甚至也打起了美国后院的主意。今年8月4日,俄总理普京在听取了副总理谢钦访问古巴汇报后指出:“俄罗斯需要恢复在古巴和其他国家的地位。”可以预计,随着俄日渐崛起及外交日趋强硬,美对俄的遏制力度也将随之加强,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将此起彼伏。 斗而不破──难以改变的框架 格俄冲突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均站在格鲁吉亚一边,甚至扬言要采取措施惩罚俄罗斯。8月25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鉴于俄违反它同格鲁吉亚达成的停火协议,至今仍占据着不该占据的地方,美已在重新审视同俄罗斯的整体关系。俄不满美国等西方国家偏袒格鲁吉亚的立场,宣布停止与北约的军事合作。对于美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方表示将采取“军事的、科技的”报复行动。 近期内,围绕格俄冲突的后续争议,俄美关系将不可避免进入新的紧张期。但从长远看,只要俄罗斯保持适度克制,不使局势进一步恶化下去,俄与西方关系还不会出现严重破裂。 保持俄美关系总体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俄罗斯在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需要美国的支持,美国则在反恐、防止核扩散、阿富汗战争等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双方不仅有保持合作的需要,而且也有加强合作的愿望。 今年7月,俄发表的《俄罗斯联邦新版外交政策构想》指出,“考虑到两国经贸、科技和其他双边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还考虑到两国关系对全球战略稳定以及整个国际形势的重要影响”,“必须使俄美关系达到战略伙伴关系的状态……在俄美仍有分歧的地方本着彼此尊重的精神弥合分歧。”同月,美国防部也发表了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虽然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未来的“潜在对手”,而且俄“开放和民主的倒退”在安全上对美国来说可能具有重大影响,但美国的目标应该是与俄“建立协同与合作的关系”。 实际上,尽管俄美关系龃龉不断,双方在一些领域仍保持着合作。今年4月,俄同意北约提出的开辟俄罗斯-中亚-阿富汗“交通线”计划,即经铁路过境俄罗斯及部分中亚国家向驻阿富汗维和部队运送非军事物资。5月,美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实,美国对俄罗斯施压的手段相当有限,且不得不有所顾忌。毕竟俄罗斯仍是当今世界惟一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美国的军事大国,而且俄罗斯手上有政治、能源、军火等许多牌,如果美国真把俄罗斯逼急了,俄可以在许多方面给美国制造麻烦。例如,俄可以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的态度;退出某些军控条约,在朝鲜、伊朗的核问题上以及其他国际防扩散领域采取“拆台”的立场;对美国的欧洲盟国进行天然气禁运等等。总而言之,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求于俄罗斯的地方大于俄对西方的需求。 正因为如此,俄在与美国较量中底气十足,而美国却显得色厉内荏。目前,俄在综合实力上仍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融入西方依然是俄精英阶层的梦想。若美国不咄咄逼人地侵犯俄罗斯利益,俄不大可能主动向美发难。从这些角度看,俄美较量斗而不破的基本框架仍可维持,双方将在斗争与妥协中寻找共同利益的契合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赵青海) 责编:荀志国 (责任编辑:) |